钢铁行业“黄金岁月”一去不复返需求不振、产能过剩成为低迷主因
2012年春天对于众多的钢贸商们并不温暖,自2011年8月钢价急速跳水开始,青岛钢价便开始进入漫漫“熊市”。本以为通过半年的调整,加上政府在上半年的政策护航,钢价会慢慢复苏,但现实往往是最残酷的,从今年以来,青岛线材、螺纹钢等8个品种的价格曲线呈现连续下跌态势,钢价就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钢价如此萎靡?青岛钢贸商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下游行业需求不振以及钢铁业产能过剩,是市场低迷的症结所在。
供需矛盾是钢市最大的心病
据业内有关人士介绍,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钢铁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期,特别是2008年四万亿投资拉动计划,钢铁产业呈爆炸式发展,从钢铁产能突破五亿吨起,钢铁产能结构就迫切需要进行调整。现如今粗钢产量突破9亿吨,如此已造成钢铁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严重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致使钢价频跌不止。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6月中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5.5万吨,旬环比下降1.74%,全国预估值为197.05万吨,环比下降1.4%。数据同时显示,中旬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15万吨,环比增加5.6%。
虽然粗钢产量有所回落,但是,并不意味着钢材市场将会赢来拐点。“商家心里都明白,7、8月份全国温度较高,且部分地区较大,室外工程项目将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钢材市场下游需求很难大量释放,因此,在需求没有发力的情况下,粗钢产量的微幅下降,并不能力挽狂澜。”业内人士这样分析道。
而在需求方面,虽然正值夏季检休、减产的集中期,但今年除少数钢厂有检休,大部分钢厂仍然照常生产,而商家销售情况却依然清淡如初,市场心态较为迷茫。虽然商家减少了近期的订货量,但现货市场库存下降仍然较为缓慢,表明市场需求情况较为薄弱。“从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进入全行业亏损时代,钢铁行业”黄金岁月”亦将一去不复返,而如今面临的是整个行业的经营困境。”青岛钢贸商会秘书长李景伟告诉记者。
利好政策“中看不中用”
“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声音是钢材市场供求矛盾难解,钢市上涨之路漫漫远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贸商告诉记者,据该贸易商介绍,虽然近期有了不少利好消息,但这些项目投资周期长,政策很难惠及钢贸行业,同时,房地产、造船、汽车、机械加工等下游产业需求不旺,导致钢市日渐萧条。
的确,如果没有需求的支撑,钢市亦无生存可言。只不过钢市下游产业需求低迷,国家可以出台大把政策去刺激,虽然仍需时间的转换,但是至少后期能够带来实际需求效果,也算迈开了解救的步伐。
但是,日益严重的信贷危机成为钢价雪上加霜。
今年以来,欧美债务危机肆起,国内经济也受到冲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钢铁下游各行业发展增速下滑,钢铁行业需求已显疲软。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的双重压力下,钢贸行业已然不堪重负。
钢铁行业的疲软直接影响到了钢贸商的“钱途”。
曾经的钢贸商,那是银行眼中的大红人。2008年底四万亿投资计划,让钢贸行业成了银行追逐的重要客户,2009年以后,银行拿着钱找贷款人的罕见现象在全国上演,于是钢贸企业则慢慢演变成钢贸商的融资平台。随着地产调控和货币政策紧缩,打破了钢贸融资的盈利模式,很多钢贸商巨额贷款资金不能正常回笼。银行贷款还不了,银行坏账被不断爆出,再加上整个钢市的萎靡,导致钢贸行业开始进入银行贷款风险“黑名单”。这也直接导致目前钢铁行业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钢厂“大哥”还有降价可能
在青岛太原路钢材市场一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贸易商告诉记者,钢价的不断下跌让其苦不堪言。“钢价的不断下跌让公司经营越来越困难,曾经囤货求涨的办法现在根本不能再用。”他向记者表示,市场价本来就是买涨不买跌,钢价如果持续下跌,产业链下游企业就会持观望态度。企业观望使得销售更加萎缩,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钢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家都想着钢厂能减产救市。但是,几个月下来,钢厂“大哥”根本没有“救市”的迹象,产能也只能过剩下去。有业内人士分析,钢厂“救市”还需时日,下游需求释放还得等待,因此,钢材市场反弹还得耐心等待。
但是记者发现,截至到目前,钢厂“大哥”减产不积极,降价却很及时。6月份,继宝钢较大幅度下调出厂价格之后,沙钢、武钢等主导钢厂均跟风而行,钢厂的这一操作,为钢价的反弹造成沉重打击,小幅的阴跌成为常态。
今年上半年钢市呈现出典型的“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特征。产量稳居高位,供需矛盾加剧,库存降速放缓,下游需求未见起色等都是造成当前钢铁行业困局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这样的行业危机,钢铁行业是否已觉醒?尽管钢铁行业看起来要复杂的多,但是想要生存发展,势必要从自身改革开始。 本报记者 侯振东
作者:侯振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