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之星”年会看企业发展路径
“要有‘失败的文化’,勇于尝试,不惧怕失败,失败之后不耻于言败。创新90%以上是要失败的,成功是极少数的。成王败寇的社会文化对创新产生了潜在影响,创新需要改变观念,失败者也是光荣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2012(第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语重心长地表示。
诚然,在“人人都可以为了理想而奋斗”且“每个人都想走自己的路却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高竞争背景下,创新失败的概率在日渐提高。而就青岛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基因来说,青岛恰恰需要更多的“破坏式创新”来改变对绝大多数企业重制造、轻营销的现状,而在这一过程中,在青岛社会培养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城市文化也十分必要。
青企多为“破坏式创新”看客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削弱,这迫使中国经济必须由过去的单纯依靠外需向内外需同步发展,而储蓄下降则导致投资经济驱动难以持续。因此,中国经济就会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商业模式会发生急剧变化,生产方式不再是标准的、大规模的、集团式的安排,更多的是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创新。”
江苏孩子王主攻母婴童主题MALL、重庆猪八戒网络掘金创意服务交易平台、寺库中国从事奢侈品寄卖、广州芳草集在护肤品领域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记者注意到,作为一个在青岛家门口举办的活动,青岛企业能够参与其中的并不多。包括获得新一届“未来之星”称号的明月海藻,基本上都是一批从事制造业的甚至堪称隐形冠军的中小微企业主在现场当“看客”,而台上讨论却是关于市场模式创新的话题。这几乎是青岛企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可能拥有无数个隐形冠军,但因为缺乏“破坏性创新”的狼性,他们大多数都无法晋身成为“成长之星”。
记者发现,作为一个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青岛在过去10年间,先后有三家企业成为“成长之星”,此前两家为软控股份和金王化学,前者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橡胶软件产业发展,后者则是在蜡烛加工领域成为全球最大企业,这两家公司在2006年已经登陆资本市场,它们身上所具有的模式创新精神几乎堪称青岛企业异类。目前,明月海藻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家工业半成品生产企业。
培育容忍创新失败的城市文化
缺乏“破坏性创新”和青岛的产业结构有着内在的关联,作为一个制造业起家的城市,无论是城市发展早期的轻纺工业、还是后来经历的重化工业阶段,青岛产业一直重制造而轻营销,这其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青岛企业所生产的多为产业中游的产品,比如纺织多为面料生产而少服装制造、机械制造多为零部件而非整机组装。
与此同时,青岛国有经济在为城市发展留下一笔丰厚资产的同时,也加重了青岛重制造、轻营销的氛围。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取得划时代变革的机会越来越小,反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容易赢得机会,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恰恰是青岛企业的劣势,杭州、南京等城市近年来都崛起了一批依靠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
而在模式创新中,新模式和旧模式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的“破坏式创新”实施者在明天可能就是“破坏式创新”的被冲击者。青岛诸多企业尤其是老牌企业在历史上都曾经扮演“破坏式创新”的角色,而在今天假如固步自封、迷恋于以往的光辉,在新的信息技术面前,可能就是“破坏式创新”的被冲击者。让一个企业基业常青的最好办法就是适时地对自己进行“破坏式创新”,从这点来看,青岛企业的确需要一次大范围的“破坏式创新”了。
与此同时,一个城市对失败者宽容理解甚至鼓励的程度,是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培育一种容忍甚至鼓励失败的土壤,青岛国有经济强盛的经济氛围更需要培育一种给予创新失败者更多鼓励的文化。
小微企业创新是中国经济希望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GDP未来的增长应该在7%~8%之间,将进入一个转折回落的时期。
中国经济将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商业模式会发生急剧变化。消费者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这使生产方式不再是标准、大规模、集团式安排,将更多表现为小微企业作为主体。这就是各国政府都在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小微企业既代表生产方式的变化,又代表创新方式的变化,更代表社会未来生产和生活的样式。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是市场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有这种创新,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
要杜绝押宝式、赌博式的创新
孙陶然,北京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绝大多数的创新并不是轰轰烈烈的、破坏式的、颠覆式的,而是很微小的。但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如果没有大的掌控力,拼命追求破坏式创新,往往会撞的头破血流,还不如盯着所做的事情进行一些微创新。第二,破坏式创新的根本必须是用户的需求,发现用户需求从而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完全改变用户的需求。
作为领先的企业,不要进行押宝式的、赌博式的经营。越领先的企业越容易被破坏性创新消灭掉,这都是因为押宝到某一个地方出现错误。企业一旦在市场上获得了领先,不断微创新、不断自我进化,就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要有“失败的文化”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要使破坏式创新成为企业的风气,通过创新把中国经济带出传统模式,进入到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的增长模式,需要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第一,社会要对创新尊重、鼓励、激励。第二,我们需要给创新企业开辟多元的、灵活的融资渠道。这是金融方面的条件,要有多元和灵活的融资渠道。第三,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对有序竞争的强调往往压制创新的要有自由开放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第四,商勇于尝试,不惧怕失败,失败之后不耻于言败。创新90%以上是要失败的,成功是极少数的。
解除推动企业创新的内部阻力
李国庆,当当网CEO。
在企业内部,别说破坏,光变革就阻力重重。有来自四个方面的阻力:第一个阻力是董事会,也就是投资人的短期行为;第二个阻力是高管,特别是CEO、职业经理人的短期行为;第三个阻力是企业功臣元老的傲慢;最后一个阻力就是缺乏担当的职业经理人。
面对阻碍力量,企业内部需要合理解决进而实现“破坏式创新”。第一,创新的CEO要对董事会说“不”。第二,在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找出细分竞争对手。第三,保护喜欢变革,有激情、有洞察力的中层员工。第四,让元老功臣转岗到新兴区域市场,使他们重新焕发创业感。第五,推动破坏性变革最重要的是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