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6日讯 (记者曾金华)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2)》日前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该年度报告由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所长史建平教授主编,汇集了该所研究团队对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最新跟踪研究成果。
报告分别从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创业投资机构、股市、债市和民间金融等12个方面对各类机构/市场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价,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全视角展现了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全貌。报告还对对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进行了展望,并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回顾2011年:“小微企业”逐步替代“中小企业”和“小企业”成为政策明确的扶持重点,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中加大对小微企业倾斜;各类机构竞逐小贷市场,大量资金涌入小额贷款行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规模数量再创新高;民间金融进入高度活跃期,各种类型的民间金融组织与方式在短期内快速发展
报告反映,2011年,随着新的企业划型标准出台,“小微企业”开始逐步替代“中小企业”和“小企业”成为政策明确的扶持重点,金融机构也在业务拓展中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倾斜。政策的定向性正在逐步提高,金融服务的重心进一步下移。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虽受整体信贷收缩的影响增速明显所回落,但仍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类贷款和全部人民币贷款的增速,而且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类贷款余额和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中小企业贷款新增量占企业类贷款新增量和全部贷款新增量的比例均继续上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客户竞争已日趋白热化,信用贷款创新活跃;在更为广阔的小额信贷市场,商业银行的高调加入所带来的变化令人瞩目;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零售化初现端倪。与此同时,信贷紧缩客观上也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准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客观上促进了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企业、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数量及营业额的增长,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各类跨机构合作在2011年继续得到深化。
由于信贷持续收紧,而市场投融资需求巨大,各类机构竞逐小贷市场,大量资金涌入小额贷款行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规模数量再创新高。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的《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典当业纳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典当行业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典当行业整体继续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体系补充融资渠道,其拾遗补缺的融资作用得到凸显。随着融资租赁这一新兴融资方式为市场认知以及支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融资租赁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小企业业务渐成融资租赁业的热点。2011年,我国创业投资市场延续2010年的迅猛发展势头,迎来了飞跃式发展。市场募资和投资方面无论是在案例数还是在规模上都较2010年大幅增加,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人民币基金表现更是抢眼,强势主导创投市场,创投本土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在资本市场周期的不确定性对创投市场的影响下,创投投资策略也在酝酿调整,早期投资成为机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天使投资作为一个群体在2011年开始崭露头角。尽管创投市场的整体规模依然维持高位,但宏观经济、市场竞争、行业监管等因素正在对创投机构产生深远影响。
股票市场方面,2011年,持续萎靡的股票市场极大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股票市场扩容步伐放缓,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大幅下降。“新三板”扩容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为扩容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全面提速,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雏形已经日趋明朗。
债券市场方面,千亿商业银行小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发行标志着金融市场在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募集长期资金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为2011年债券市场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亮点。相比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仍举步维艰。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仍是一片沉寂之时,部分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就已经通过地方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开始了小贷资产证券化的尝试。但受地方性交易所清理整顿的影响,现有的小贷资产收益权证券化前途未卜。
2011年,在紧缩政策、高融资门槛和金融体系不完善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社会融资产生了较大的供给缺口,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凸显。这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于民间融资的需求意愿和依赖程度,民间金融进入高度活跃期,各种类型的民间金融组织与方式在短期内快速发展,民间金融的规模约在3.5―4.5万亿之间。创新步伐继续加快是2011年民间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在民间借贷网络化、电子化和再中介化的推动下,民间融资新兴模式出现两大突出的变化:一是非关系型贷款的比重有所增加;二是P2P的借贷模式开始普及并成为我国民间金融的一大新亮点。此外,以温州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民间金融风险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总体来看,在民间金融前进步伐加速的过程中,稳定发展和风险隐患因素同时存在。
预测2012年:信贷放松带来的中小企业贷款水涨船现象高有望再现,大中型企业回归信贷市场对小微企业产生的挤出效应值得关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企业等准金融机构在经历连续高速增长之后,或将迎来行业的整合期;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将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将得到改观,但民间金融阳光化的道路依然漫长
报告预计,2012年,信贷放松带来的中小企业贷款水涨船高的现象继2009年之后有望再次出现。然而,大中型企业回归信贷市场对小微企业产生的挤出效应值得关注。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面临与2011年“缺钱”截然不同的局面,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缺好项目”将成为商业银行普遍头疼的问题。流动性增加和竞争的加剧将使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相对2011年有所下降。在金融日趋深化,尤其在国内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便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零售化的趋势在2012年将进一步明朗。事实上,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从过往大企业的服务转变为适应量多面广的小企业服务,需要银行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继先行者招商银行之后,将会出现更多有洞见的商业银行及时地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零售化作为其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小微企业贷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高速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经历了小微企业贷款高速扩张,出于对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担忧,商业银行在2012年对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将给予更多的重视。报告同时指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经历第一轮以区别于大中型企业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金融创新之后,同质化现象有所抬头。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和服务中,只有那些能真正基于客户细分和差异化的优势定位,并能从信贷技术、营销模式到管理流程做出适应性变革的创新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企业等准金融机构在经历连续高速增长之后,或将迎来行业的整合期,利率水平下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规模化发展给这些机构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生存和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经营能力,如何保持灵活的优势开展差异化的服务是摆在这些机构面前的考题。市场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度将在2012年得到进一步提升,厂商系租赁公司扮演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主力的角色短期内不会改变,融资租赁在服务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中长期融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仍有相当大的待开发潜力。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资本市场萎靡不振的背景下,创投市场难以再续2010年和2011年的迅猛发展势头,在行业投资收益下降的压力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这对创投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无裨益,市场趋于理性,创投机构将更加注重修炼内功,回归“发现价值和增长价值”的创投本质,真正的创新型创业企业将从中受益。
金融市场方面,创业板仍将扮演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主力的角色,但作为丰富资本市场层次的“新三板”,或将成为2012年股权交易市场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亮点所在。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在2012年有望破冰前行,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开辟一条新路。
民间金融方面,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将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将得到改观,但民间金融阳光化的道路依然漫长。虽然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启动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不同步解决经济体自身的问题,局部的金融改革难见成效。尽管如此,可以预见的是,在推进民间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已渐成规模的P2P网络融资平台的规范健康发展问题将充分考验监管机构的监管智慧。
报告特别指出,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其发展难的原因,但绝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得不到改善,垄断行业和高度管制的行业仍不能真正向民间资本开放以形成新的投资机会,即便是放松货币政策带来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实体经济领域投资机会的缺失,资本必然流向那些高度投机的市场以追逐高额的利润,坚守实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要使中小企业群体恢复和保持活力,从根本上还要依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民营经济给予更加公正的待遇,完善公平市场竞争机制,从创业环境、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唯有如此,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能真正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作者:曾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