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5%增加值增速居全市各业第一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企业上市财富管理全线发力
□第1财金记者巩国强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市金融业克服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所带来的影响,凝聚发展信心,加快强化金融服务与支持能力,切实保障金融对重大项目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力度,逆势而上,成效卓著。
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继续在全市各行业中保持第一,贷款实际投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42.1亿元,比年初增加744.2亿元,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8.6%,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7和3.5个百分点,大项目、小微企业、“三农”均获得重点支持,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家,累计募集资金309亿元。金融业向我市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和全市支柱产业地位跑步迈进。
逆势而上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
去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均被吸入“欧债黑洞”,受此拖累,几个季度以来,欧元区区域生产总值呈持续下滑趋势,欧元区第二季度区域生产总值初值季率下降0.2%。受疲软世界经济影响,二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6%,为近11个季度以来最慢增速,也是继2009年二季度后再次“破8”,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连续5个月负增长,呈现加速回落的态势,同时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之前市场预期的9.5%-10%的增速。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市金融业逆市而上取得佳绩。2011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8.9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13.6个百分点,在全市各行业中增速排名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8%,比“十一五”末提高0.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又实现增加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在全市各行业中保持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6%。
增加值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业税收完成较好。2011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地方财力45.3亿元,同比增长45.5%,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超过8%;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地方财力30.2亿元,同比增长55.2%,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5%,增速和占比均呈上升趋势。
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第一的背后,蕴含着我市金融机构不凡的创造与业绩。
2011年,在稳健货币政策环境下,全市各家银行机构积极争取信贷资源投放我市,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495.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全国高2.3个百分点,较全省高2.5个百分点,增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增速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今年上半年,受总体环境影响,我市有效信贷需求增速趋缓,但贷款实际投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42.1亿元,比年初增加744.2亿元,完成全年贷款投放目标的67.7%。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8.6%,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7和3.5个百分点,在计划单列市中仍保持第二位。新增存贷比达到120%,处于历史高点。
2011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90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2.6亿元,同比增长12.7%;今年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523.4亿元,比年初增加622.1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在计划单列市中排第二位。
2011年,全市证券机构实现证券交易总量11133.5亿元,期货经营机构实现代理成交额36588.5亿元。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5.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证券机构实现证券交易总量5405.1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成交额17203.6亿元,保费收入82.8亿元。
鼎力支持金融成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撑
去年以来,按照总量多增、结构优化的要求,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倾斜。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三农”、文化、高新技术、直接债务融资等指导意见和引导办法,组织了金融支持西海岸、蓝色硅谷、特色产业链等专项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银行机构小企业联络员长效机制。
全市银行机构围绕地铁、快速路、董家口港区等一系列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安排信贷资金,积极发展银团贷款,2011年全市中长期银团贷款新增146亿元,同比增长49.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31.6个百分点。今年6月末,全市重点项目贷款余额197.5亿元,比年初增加45.2亿元,占全市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52.7%,累计发放贷款48.2亿元。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实体经济信贷去年来持续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同时新增18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5%和23.1%,分别较企业贷款平均增速高0.9和14.5个百分点;物流、信息服务、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贷款新增249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0.1%,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贸易融资余额实现同比多增。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措施推动下,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今年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1.7亿元,比年初增加153.2亿元,比年初增长13.6%,较同期全市各项贷款增速高3.6个百分点,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862.6亿元,比年初增加243.6亿元,比年初增长15%,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
融资多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9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证券市场总体低迷,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企业上市意愿减弱,进程放缓。我市克服困难,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近三年内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2家。2011年,海立美达、东方铁塔、东软载波、恒顺电气、赛轮股份5家企业上市融资48.6亿元,高校软控再融资9.5亿元,6家企业年度累计融资58.1亿元,拟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60家。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上市工作的不利影响持续,我市积极应对,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取得了新进展。上半年新华锦注册地迁回我市,海上嘉年华、英诺包装实现香港交易所借壳上市,国恩科技、国林实业、乾运高科向证监会上报首发申请材料,恒顺电气、赛轮股份上报再融资申请。我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家,累计募集资金309亿元。
我市抓住蓝色经济区“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试点契机,推动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2011年融资额达到20.5亿元,今年以来融资额达到6.5亿元,首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即将发行。此外,在向国家发改委积极争取下,我市今年以来通过企业债券融资共计32亿元。“新三板”试点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确定开展“新三板”试点的企业33家,其中10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到110家,备案资格券商24家。
创新突进7家金融机构设立私人银行
去年以来,我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青岛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暨私人银行、建设银行青岛私人银行、工商银行青岛分行新设的三家财富管理中心相继成立。其中,建设银行青岛分行在我市布局5家私人银行,并在即墨市设立我市首家县域私人银行。目前,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招商银行行、青岛银行在内的7家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了私人银行。同时,招商银行与我市合作建设的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学院进入建设段,中信证阶券财富培训中心主竣工,山东大体学财富学院意向户我市,在即墨落鳌山湾一带财富管理培训机构聚集效应初显。
我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人民币已经成为我市对外贸易和投资第二大结算货币,业务金额稳居山东省第一位,在全国第二批试点省市中排名位居前列。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达425亿元,同比增长30%。
2011年,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韩元现汇对公经常项下业务,实现了人民币对韩元汇率挂牌和直接兑换。目前韩元挂牌交易试点参与银行扩大到5家,韩元现汇柜台交易量达4429亿元人民币。
作者:巩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