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工作会议昨日召开
第1财金记者刘倩报道 昨日,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即墨诚和小额贷款公司等5家“青岛市优秀小额贷款公司”和青岛闵发担保有限公司等10家“青岛市优秀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了表彰。
近年来,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工作,着力推进机构数量增加、资本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拓展、监管措施到位、金融风险可控等几个方面, 发挥“支农支小”作用,为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做出了贡献。
机构数量资本实力双增
2009年以来,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截至8月末,共有29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开展试点,今年前8个月共获批7家,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在新的监管框架下新批设融资性担保公司13家,同时畅通了行业退出机制,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76家,区域布局也日趋合理,5个县级市均成立了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新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逐步提升,原有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增资扩股。到8月末,29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共计30.97亿元,银行机构融入资金3.25亿元,营运资金共计34.22亿元,注册资本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2.1亿元,通过增资扩股,1亿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24家,占比83%,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全市7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含营运资金)共计91.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3亿元以上的有3家,2亿元以上的有10家,1亿以上的有64家,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本规模均居全省首位。
“支小支农”功能拓展
近年来,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发挥经营方式灵活多样、高效便民的优势,积极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三年来累计发放贷款9773笔,99.7亿元,到8月末,贷款余额26.99亿元,比年初增加7.0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按投向分,“三农”贷款余额10.11亿元,占比37.46%,小企业贷款余额13.79亿元,占比51.1%。
融资性担保公司则形成了专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担保、依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担保、依托各种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互助性担保、发挥仓储和市场优势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收购资金担保以及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品种。到8月末,全市担保责任余额178.1亿元,占全省的1/5,其中,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64.4亿元,前8个月累计担保户数6385户,累计担保额124亿元,中小企业在保余额124.7亿元,占比75.85%,“三农”在保余额6.1亿元,占比3.7%,为解决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难题做出了贡献。
“疏堵结合”监管到位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项监管制度,在全省首创“以主监管员制度为抓手,以资本金管理为核心,富有特色的监管措施”,借助第三方力量辅助监管,实现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并初步构建以区市政府为主、主监管员具体负责的新型监管机制。
我市逐步建立疏堵结合的风险缓释机制,一方面引导民间资金,有效畅通民间投资,释放风险压力,到目前累计吸收民间投资过百亿元,发挥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引导民间投资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及时预警处置风险事件,全面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排查工作。
作者: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