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小贷76家担保公司支农支小作用凸显
对于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的青岛而言,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农”、“支小”的新生力量。
机构数量和注册资本全省居首
自2009年以来,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注册资本充实到位,实力持续增强。 到目前,全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9家,注册资本30.97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76家,注册资本91.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合计,机构数量和注册资本双双过百,居全省首位,资本金规模超过我市两大法人银行机构——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之和。
全市29家小额贷款公司中,注册资本最大的为2.1亿元,通过增资扩股,1亿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24家,占比83%,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金充实到位,全市7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含营运资金)共计91.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3亿元以上的有3家,2亿元以上的有10家,1亿元以上的有64家。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吸收民间投资过百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5%,有力地发挥了引导民间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支农支小作用显著
“三农”和小微企业因规模、抵押物等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往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获取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以保证贷款为主,抵押物条件宽松,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而言更为便利。同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审批环节少、效率高,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一般不超过3天,适应了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时间紧、频率高的特点。截止到8月底,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6.99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10.1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9亿元,两项合计占比88.6%,期末贷款户数2589家。
我市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整体稳健。形成了专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担保、依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担保、依托各种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互助性担保、发挥仓储和市场优势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收购资金担保以及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品种。到8月末,全市担保责任余额178.1亿元,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64.4亿元,前8个月累计担保户数6385户,累计担保额124亿元,在保余额超过10亿元的有3家,超过5亿元的有10家,超过2亿元的26家。按类型分,中小企业在保余 额 124.7亿 元 , 占 比75.85%,“三农”在保余额6.1亿元,占比3.7%。
用市场手段调控
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升其服务功能。在已实现各区市小额贷款公司全覆盖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增加试点数量,探索开展业务创新。合理加快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用市场手段调控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重点培育规模较大、市场面广、品种较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鼓励兼并重组,努力做成省内、国内标杆性的担保机构。 本报记者 傅 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