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融资、担保补助、集合发债、还贷周转金扶持、信用评价……今年以来,市经贸委确定了以“三个平台、六条路径”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组合拳”,并会同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如今,融资新政组合拳效果初步显现。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这些政策的实施已直接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30多亿元,通过融资机构等各种方式融资近200亿元。
融资运作开创新模式
市经贸委副主任、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勇向记者介绍,融资组合模式既包含了统贷统还、融资对接、信用信息等平台建设,又涵盖了产业链融资、银行贷款、担保、集合发债、过桥资金扶持、政府增信扶持等各种融资渠道,集目前国内融资服务方式之大成,其中产业链融资、过桥资金扶持等措施开创国内先河。产业链融资积极推进产业龙头企业为其配套中小企业在1个月内完成现款、银票和商票结算,以及对开展保理融资的银行予以奖励补偿的政策,目前海尔、海信等20家大企业已及时为876家配套中小企业提供现款等结算2841笔、19亿元;过桥资金支持效应也迅速放大,还贷周转金支持政策组织协调国有投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还贷周转金试点,目前参与试点的银行达到4家,华通集团已为凯撒制本、威奥轨道公司等9家公司解决过桥资金1.2亿元;首次对担保公司进行了奖励,推动了担保公司增资扩股、积极开展组团担保和集合贷款等担保业务,截至5月末,全市拥有法人担保机构60家,新增担保机构10家,新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6.2亿元,受保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6.2亿元;利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成功的每家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的政策,市经贸委联合发改委、国开行、担保中心、工商联等部门于年初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目前已组建了担保团,从近百家申请发债企业中初选了华仁药业等13家进入调查,拟发行7—10亿元。
融资新产品层出不穷
新政策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建立对金融机构的表彰奖励机制,对我市中小企业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凡单笔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每笔奖励投资机构10万元。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推介活动,鼓励银行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据介绍,同往年相比,今年融资产品具有创新性、多样性、便利性。如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融资产品“财智融通”,集流动资金贷款、国内贸易融资、动产质押等于一体,今年前5个月已为252家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44亿元;建设银行开展了“速贷通”、“成长之路”等业务,1—4月为227家中小企业贷款41亿元;浦发银行实行了联保联贷,青岛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出台了新举措。这些融资产品更贴近中小企业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
“三大平台”成融资助推器
据了解,以政府出资增信、组团担保、统一借款、统一还款为手段,重点解决信贷条件不足、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统借统还平台”,已于4月份正式建立并运转,目前已征集了40多个担保贷款项目;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各部门、银行、担保、中小企业等资源优势为手段,实现网上定期对接和日常对接相结合的“融资对接平台”已于6月9日正式开通,70多家融资机构和300多家企业发布了信息;以采用政府买单,引入第三方免费信用评级,评级结果与贷款、担保费率挂钩为手段,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用信息缺失、融资信息不对称的“信用信息平台”于3月份建立,已有40多家企业签订了评级协议。
作者:王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