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新闻中心记者海岩29日电】中国社科院近日调查显示,内地已有四成中小企业在此次金融海啸中倒闭,另外四成企业尚在生死线上徘徊,仅有20%左右中小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不大。有消息表示,近期国务院多部委联合组成调研组赴地方了解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酝酿出台一整套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最近由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牵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部委联合派出调研小组赴各地调研中小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部门受国务院委托,正在讨论和研究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将尽快拿出具体方案。报告预料,由于国家统计局难以提供中小企业的具体数据,所以即将出台的系列政策可能不会涉及到具体资助或扶持金额,而会是一项“普惠性”政策。
企业倒闭 沿海多于内陆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最近进行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只有20%企业受冲击不大,近40%的中小企业已在金融危机中倒闭,另外40%企业当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而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倒闭情况比例要严重于内陆,中西部倒闭比例最小。
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中歇业、停产、倒闭的大约占7.5%,2,500万左右农民工返乡。
今年以来,随机构改革的落实,原在国家发改委下的中小企业促进职能转移到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消息人士表示,近期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牵头,与中国财政部、税务总局、银监会、保监会、人保部等部门联合调研,重点了解各地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国家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等。
另据了解,全国工商联也就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给予民营经济平等政策等议题向决策层提交建议,并呼吁地方政府推出更多的举措来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融资难阻企业壮大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主任叶青山向本报表示,“融资难、成长难、担保难”,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三重困境。据统计,当前全国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只占10%至15%左右,享受政府补贴只有5%,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壮大的结构性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认为,快速增长的信贷资金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的“饥饿”,大量资金却只是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魏加宁认为,当下中小企业的贷款与其贡献不相称,应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比较分散,中国国土比较辽阔,应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型民营银行,降低中小银行的设立门槛,还应尽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辅助性服务的担保公司。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乃醒认为,除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银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外,还应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行业准入限制,在竞争中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