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面对信贷的快速增长,以及股市、房市的小阳春现象,始终无法排除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或者楼市的可能性。到底会有多少信贷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到了股市或者房市的“投资潮”中?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的测算,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票据市场,这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银行资金是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推动金融泡沫的形成———这个结论来自近期他所做的实地调研。
这是魏加宁上周六在参加“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年春季报告会”时所做的表述。魏加宁一再强调,这仅是他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单位。
无独有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此次论坛上也对信贷资金的流向表示了类似的判断。他指出,第一季度信贷投放4.58万亿元,其中4000亿元的财政投资拉动银行信贷转为投资的规模在2.4万亿左右。对于另外的2.18万亿的贷款增长,成思危表示,除去票据融资以及贷款虚增的部分,不能否认会有部分资金流入到了股市、楼市中,从而造成股市、楼市暂时的回暖。
今年的信贷增长的确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截至5月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达到了5.8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信贷增量。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转变之前,企业的贷款需求是否真的如此巨大?在这么快速的贷款增长下,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仍没有获得应有的支持?而股市、楼市却在连续回暖?
“银行的资金都流向哪里了?”按照魏加宁测算的比例,以今年前5个月5.8万亿的贷款规模来计算,即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此外,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的票据融资额为1.7万亿元,占全部信贷资金比例在30%左右。
魏加宁说,目前快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极容易推高股价,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同时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
对于另外一半资金,魏加宁指出,这部分资金虽然是往实体经济走,但大部分是流向各级地方政府项目上,而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非常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