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小企业贷款难“破冰”了。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工商局、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和中国银监会海南监管局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海南省股权质押贷款及出质登记指导意见》,推出企业“股权出质”新政,即用股权可质押贷款。这对金融危机下,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海南中小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融资难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股权出质将可登记进行质押贷款
据省工商局局长黄成模介绍,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是由省工商局牵头起草,三个部门共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是当前政府部门为帮助更多企业渡过金融危机难关,进一步扶持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一项重大决策。
据了解,进行股权出质贷款前必须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登记。“这是为了让股权出质一开始就很完善。”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申请出质登记的股权应当是依法可以转让和出质的股权,已经被人民法院冻结的股权,在解冻之前,不得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而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出质需报经商务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同时,被质押的股权将不得二次质押,变更、注销时必须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提出。
依据规定,企业将与银行签订的质权合同等证明材料提交到工商部门,5个工作日就能免费办理股权出质,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通知书》后,就可以获得贷款。
股权出质缓解公司现金难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海南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省中小企业普遍遇到了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直接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又遇到了实物抵押物不足的难题。这时,充分发挥股权作为抵押资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海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股权质押就是让一些经营、信用状况较好的公司的股权资产,充分地流动、运转起来。而《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社会、银行、企业都是有好处的。对于企业来说,原生性的股权能够得到再生性的使用;对于银行来说,游离性的出质能够得到锁定性的担保;对于工商来说,一次性的登记能够得到增量性的升级;对于社会来说,沉淀性的资产能够得到激活性的运用。
“如果股权能够质押贷款的话,对我们来说能起到挺大作用呢。”在了解了股权出质后,众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一致表示。
据统计,自2008年10月1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开始实施以来,全省已办理股权出质登记39件,用于出质的股权金额为204.11亿元,担保的债权总额为112.95亿元。其中,仅今年6月1日《海南省股权质押贷款及出质登记指导意见》以来,海南工商部门推出股权质押贷款及出质登记后,受到企业和银行的热捧,短短1个多月已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4件,用于出质的股权总额为122.45亿元,企业获得16.9亿元股权出质贷款。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从企业股权质押数量上看,还远远不够。说明股权出质还不为广大企业所了解,不为社会所熟知。
相关链接>>>
股权出质是企业(不包括上市公司)可以将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作为质押物,然后从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等。即出质人以所拥有的公司股权作为标的,通过订立书面出质合同,将股权质押给质权人,用以担保债务旅行和债权实现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