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在最近半年的发展就是最好例证。当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钢铁企业因为进口太多高价铁矿石,加之钢价一落千丈,度日如年。在国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振兴政策的刺激下,钢铁业年初迅速回暖,钢价反弹回升。随之而来的是,原来停产的小高炉又四处冒烟,钢价再次下跌,全行业又陷入困顿局面。全国钢铁产能过剩1.6亿吨。只有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结构,钢铁业才能真正复苏,否则便没有出路。
“经济不转型增速也可以很快上来,但接着就会下去,经济走势成了‘W’形。所以宁可是‘U’形的,底部稍微长一点,在这个阶段完成结构调整,才能可持续增长。”厉以宁的直言,是一种警示。
另一个是房地产业回暖背后的隐忧。房地产业投资近来回暖,这既是推动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向好的重要标志。但也应该看到,在工业地产打折都销售不畅的同时,一些城市住宅地产屡屡惊现新“地王”。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北京一块住宅用地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24亿元。部分一线城市住宅地产价格的迅猛攀升,是不是也应该警惕重现昔日的虚热?
国际金融危机的磨难,是一种契机,应该将中国经济推向新的层次和水平。如果当经济繁荣时,企业忙于数钱,没有动力去调整,而当危机来临时寄希望于国家刺激政策、满足于一时的回升重走老路,未来便没有希望。
深刻的变革已提出前所未有的调整要求。王一鸣说,美国过去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过度消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透支消费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引发了中国经济外部需求的下降。中国必须调整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增强产业竞争能力、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变得更加紧迫。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下,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正在悄然而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列出了这个变化的几个方面: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缩小了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差距;从能耗看,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5个百分点;从高技术产业发展看,医疗设备及器械、生物生化制品、通信交换设备等增长大大超过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中国经济新的希望。
“当前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是外因,而内因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结构、上层次、有后劲、可持续,是走出困难、全面复苏的根本之道、关键之举。”刘树成说,上半年稳住全局,投资是重要“推手”,而在下半年调整结构将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走出金融危机的前夜,各国展开抢占下一轮发展制高点的竞争
纵观经济史,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技术革命,引导经济走出低谷,奔向复苏。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何在?
环顾世界,处于危机中心的美国和欧洲究竟在做什么?奥巴马上任伊始面对的是重振美国经济的重任。在他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中,把开发新能源作为投资的重点。欧盟也宣布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
很显然,尚未摆脱危机漩涡的美国,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发展绿色经济走出困局、领跑世界经济的战略意图。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战役”悄然打响了。
中国也在行动。中国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4万亿元投资计划里有3400亿元用于绿色项目;中央财政今年安排300亿元节能减排资金和80亿元可再生能源资金;新能源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作为一个传统能源大省,陕西却将新能源作为新的发展重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列入发展规划之中,政府投入8亿元。三年后,将建成五个光伏产业集聚区;六年后,产业总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省长袁纯清说,美国在干什么?核心是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改造升级。谁能把握这个契机,谁就是下一轮发展的“王”。我们如果不在这一问题上觉悟,不能有所作为,会成为别人的尾巴。
专家们指出,从短期看,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从长远看,一旦技术获得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像上世纪末的信息产业一样迅猛发展,甚至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我们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内在压力和动力,要抓住这次机遇,跟上世界的步伐。
事实上,中国已具备一定的绿色产业基础,并在一些领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在风电领域,去年中国新增风电设备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关键要在信贷、财税、资本市场等政策上,更多地向这一产业倾斜,引领更多的社会力量集聚到这一富有希望的产业上。
基于不同的国情,一些专家也提出,中国的领跑产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新能源上。厉以宁认为,还应该包括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社会的信息化。据了解,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加快一批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归根结底,要靠科技的突破战胜困难、引领经济。”刘树成说,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继续稳住经济速度,又要借鉴世界和历史的经验,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机,为经济全面复苏积蓄强大的力量。
1987年的经济危机后,美国大力发展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经济走出低谷。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造就了美国持续8年的经济繁荣。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房地产支撑了美国的快速发展。当次贷危机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通过科技的突破寻找新的领跑产业。
这同样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关键之战”,关系着中国经济在复苏之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在世界上所占据的位置。我们不能不奋力“迎战”。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赵承、刘铮、周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