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温州,明显感到小额贷款公司正处于进退两难之境。
“很多企业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正是看中了小额贷款公司日后转为村镇银行的可能。预期虽美好,但如今却势成骑虎,我们只能等政策了。”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瑞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总经理潘献勇对记者表示,出路问题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潘献勇拿出一沓名片给记者看,里面有媒体、专家学者等。“每每有媒体来温州采访小额信贷的问题,温州市金融办都推荐到我这里来看看实际情况,可现在相关政策还是没有进展。”
增资受限
2008年10月,潘献勇毅然辞去工商银行温州永嘉县黄田支行行长之职来到这家小额贷款公司,拥有17年银行从业经验的他,很快就对如何改善经营状况感到后继乏力。“在中国,小额贷款还是个新兴事物,国家没有现成的详细规定,很多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当记者走进这家小额贷款公司时,里面的设置和记者此前想象的场景完全不能对应,没有银行的柜台,没有复杂的贷款流程,更重要的是,当天记者没有见到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门可罗雀。一位专门负责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该贷出去的钱几个月前就已贷光了,现在已经无钱可贷。”
2008年5月,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此小额贷款公司闸门打开,至今一年有余,但到如今,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却处于半歇业状态。
瑞丰小额贷款公司由温州奥康集团主发起,联合其他9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金1亿元全部来自各企业的自有资金。此外,农行作为瑞丰的合作银行在2009年1月融资5000万元,即使如此,实际上公司可用资金也只有1.5亿元。潘献勇表示,瑞丰在开业的首日就放贷了2900万元。“公司资金不多,把钱贷出去后就跟歇业没什么差别了。”潘献勇的玩笑里透着些许无奈。
潘献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瑞丰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设立之初资本金为1亿元,最后从合作银行贷款得到5000万元,也就是说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最多只能放款1.5亿元。目前整个温州有13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8家属县级(注册资金1亿元),5家属市级(注册资金2亿元),这样来看,目前整个温州的可贷资金仅为27亿元,而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预计,温州目前民间资本达6000亿元。
根据《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如果一年后企业要增资,新增资本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且必须从合作银行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