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对长远的眼光看,中国以“高消耗”(能源和原材料)、“高排放”(二氧化碳和各种污染物)型工业体系,面临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低碳化进程和“绿色保护主义”的挑战;对出口过度依赖的经济动力结构,面临着西方国家传统消费观念回归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挑战;不断上升的外部资源依赖度,面临着全球资源供求关系不断趋紧、资源价格长期看高的挑战;远远脱离普通民众购买力支撑的房地产价格,面临着房地产市场有起有伏的周期性规律的挑战。
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实行了以超大规模信贷扩张,以支撑固定资产超高速增长的刺激政策。这种政策给GDP增长速度和劳动力就业带来了短期效应,但这在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长远利益的透支。与实行这种政策之前相比,中国在产能过剩、银行体系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等层面的问题已经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预期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2009年。在出口方面,形势可能略有好转;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级,出口也可能继续下滑。但不管怎样,2010年中国出口不大可能显著回升。在投资方面,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紧张等因素,可能会出现信贷投放能力明显萎缩,这进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下降乃至负增长。对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等问题的担忧,也将给固定资产投资带来降温的压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无水分”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低于2009年。
我们的测算结果是:中国CPI同比涨幅将在2009年底实现正增长,2010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呈现“倒V”形走势,高点可能出现在7月份前后,峰值为3.8%~5.9%。假如美元、日元和欧元三大货币继续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导致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在2010年上半年继续走高,且2010年下半年保持坚挺,那么,从石油到玉米和其他谷物,再到肉蛋类食品的价格传递链条,可能导致中国CPI同比涨幅超出以上预期。
基于此,“左右为难”可能是2010年宏观政策取向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出于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坏以及通胀压力加剧的担忧,政府倾向于降低刺激力度;而另一方面,经济内在活力缺失和“保就业”的压力,又使得政府不敢在刺激力度上有所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