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退出还是慢慢微调,这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调结构、防通胀”将成为会议重点。
而在会议召开前夜,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樊纲、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等齐聚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论坛。
在这次内部论坛中,樊纲坦言,“目前大家讳谈政策退出”。与会学者对于接下来可能的政策微调表示预料之中。而汇率改革,或成为下一步调整的重点。
微调热火朝天
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重申,中国政府将在维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及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之间找到适宜的平衡。温家宝称,中国政府将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市场已经逐渐适应将要进行的微调了。“在宏观政策稳定的时候,现在‘一行两会’已经在那热火朝天地‘微调’了,这个微调的力度是相当大的。”在银湖内部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对此表示“非常有意思”。
卢锋说,宏观政策的变化夏季基本上稳定。到了达沃斯会议,特别是到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始注意通货膨胀了,所以我觉得实际上宏观政策在表述上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尤其引起卢锋注意的是,银监会近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该《通知》称,对于2009年7月1日以后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长期次级债务将从其资本中全额扣除。如公开发行次级债,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
“我理解银监会搞那个,如果真把次债拿掉,就等于法定准备金率拿过去用了,在效果上有一点效果。中国宏观调控很有意思,方针没变,但实际上操作的角度已经变了。”而8月26日的国务院会议强调产能过剩,按照卢锋的理解就是为投资控制做准备。
南开大学教授、深圳市副市长唐杰也表示,美国的政策在微调。美联储选择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但会将机构债购买规模从2000亿美元缩减至1750亿美元,以推动经济稳定复苏。
国信证券也分析认为,退出政策开始酝酿。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与以往多次反复强调“经济回稳基础还不牢固”相比,出现重大改变。结合9月份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说明了政府在保增长任务完成后,未来的退出政策已经提上日程。
讳言“退出”字眼
“现在有关方面,据我了解是不想用‘退出’这词,觉得会影响市场。”经济学家樊纲表示。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则用“向常态转变”理解目前的微调。
樊纲表示,政策确实一定得调,宏观政策是不断变化的,你不管用什么词,不管怎么说,你一定得调整,再不调整就有问题了。
曹远征认为,明年可能是在一个由积极刺激型的政策转向偏中性的政策,如果转得有困难的话,财政政策还是保持积极(图4),但是货币政策一定得要偏中性方向调整(图5),然后保持一个适度的位置,不能一味放松。
此外,在这个情况下,趁着明年通胀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得在改革上做文章,以资源能源价格体系为主的一个资源价格体系,或者说市场化价格体系的形成,为今后包括利率汇率市场化奠定条件。
最后,2010年最重要是鼓励中国企业和中国居民“走出去”,多换外汇,但是你得管住人家的热钱进来。人民币可兑换可以单项先做,先鼓励他向外走,管住向内走,然后逐渐滚动。
“预计政策会有一个温和的,或者说一个转向吧。”曹远征建议,转向应该“转大弯”,别“转急弯”。转大弯的意思,应该是温和,但是更重要是时间选择。要是转得过晚,可能得转急弯了。早一点的话,早做准备,可能弯就显得大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