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经明朗,但基础还不牢固,发展还不平衡,企业的经营困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经济企稳回升基础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只有中小企业实现了复苏,我国国民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复苏。在诸多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中,融资难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家和金融管理部门一直都高度重视该问题的解决,特别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总量和增速都大大高于以往,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但没有得到大幅度缓解,反而是愈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分析,并结合国外尤其是与我国面临相似问题的东亚经济体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前一个时期制定的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估,找到问题的症结,动员政府、银行、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发挥政策合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一、成因探源:老问题新困难双重挤压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应当被单纯地看做是信贷资金量的问题,而应当把这个问题放到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壮大过程所面临的种种内外部环境的角度上去考量,应当把融资难看做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的集中反应来看待。从目当前看,可以分为三个大方面: 其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很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差,存续不稳定。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其经营不稳定。二是财务管理制度薄弱,信息透明差。三是信用等级低,借钱容易还钱难。四是能耗高、污染重,经营粗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五是普遍缺乏抵押品,还款来源难以落实。以上中小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恰恰也是金融机构授信十分关注的,因此,很多中小企业根本达不到授信条件,金融机构“不肯”贷款。 其二: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大企业相比存在方方面面的不健全,发展不稳定,信贷风险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金融机构来说,给大型企业放款的积极性肯定要高于中小企业。而行政干预金融机构贷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融资活动中,政府应当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中小企业贷款。比如,针对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政府如果拿出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贷款给予风险补偿,金融机构自然就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了。再如,针对中小企业抵押品少,担保难问题,政府如果给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行奖励或是风险补偿,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总之,政府不能不去照顾相对弱势的“孩子”,应当引导它、扶持它、帮助它渡过融资难关,不断发展壮大。从目前看,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够。 其三: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总有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金融机构也有很大问题。总体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不够健全。比如,我们国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太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刚刚起步。二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仍然不够完善,金融机构贷款权限有过分上收倾向。虽然能够严格控制风险,但这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错位,不能及时满足小企业的信贷需求。而且金融机构过于重视商业利益,抓大放小,忽视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 客观地讲,以上三个问题,国内外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达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近年来,国家也是在下力气去解决。但遗憾的是,在这些痼疾尚未解决之时,由美国次贷风险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