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纺织服装鞋(皮件)业。
重点培育滨州、文登、高密、蓬莱家纺产业集群,淄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促其做大做强。加快夏津、陵县、昌邑、临清、冠县、郓城、利津、费县等棉纺印染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鼓励支持耶莉娅、希努尔、即发、红领、舒朗、鲁泰等服装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带动关联企业发展壮大,扩大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等巾被企业为龙头,加强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织造水平和染色牢度,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建设青岛、烟台、淄博、潍坊服装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即墨中国针织名城”、“昌邑中国印染名城”、“诸城中国男装名城”、“海阳中国毛衫名城”、“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邹平中国棉纺织名城”、“夏津县棉纺织名城”、“周村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临清中国蜡染城”。加快培育济南洛口、淄川、即墨、临沂等大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贸促工,工贸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拉长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扶持高密制鞋、蓝村制鞋和沾化制革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推动我省鞋业在自主品牌、产品质量、花色款式、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展提高。
(五)电子信息家电业。
重点培育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园、烟台软件园为依托,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人才、研发等优势,带动产业集聚,加快形成软件业产业集群;以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淄博多星、科汇,济南九阳、力诺瑞特、山东桑乐,招远康泰,德州皇明、中大、亚太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扶持青岛工业园、黄岛工业园、烟台工业园、济南工业园、淄博小家电、张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形成青岛、烟台、济南、淄博、德州家电产业集群。
(六)建材业。
重点扶持以山东耀鸿玻璃有限公司、滕州金州玻璃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滕州鲍沟,以黑山玻璃等为龙头企业的博山现代玻璃产业集群;以淄川区建材城为集散基地的建筑陶瓷为特色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山东齐峰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档装饰原纸产业集群;以淄博、临沂等为主的高档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博山、罗庄日用陶瓷产业集群;青岛新型建材、淄博沣水建材、山东凤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周村轻钢建材、山东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公司为龙头周村高档耐火材料、博山耐火材料、沂源的陶瓷纤维节能材料、五莲石材、平邑石材、莱州石材、平邑石膏、嘉祥石雕、茌平铝型材等产业集群。
(七)家具业。
重点培育宁津(中国桌椅之乡)、淄博周村家具产业基地、邹平家具、淄川西河镇(山东省红木家具之乡)、曹县庄寨镇桐木制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床垫沙发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山东(临沂)国际家具新科技产业园、济南家具工业园、日照三木家具工业园、山东(杜村)家具产业出口基地的发展;扶持临沂市兰山区、费县板材和寿光胶合板、禹城板材产业集群。
(八)工艺美术产业。
围绕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风筝年画、美术陶瓷、琉璃料器等优势产业,将我省建成世界知名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风筝、美术陶瓷、琉璃料器等产品的生产采购中心。重点培育临沭柳条编、郯城杞柳制品、莒南草柳编、博兴柳编、昌乐蓝宝石加工、招远黄金饰品、夏津绢花、武城地毯、文登绣品、莱州草艺、曹县鲁绣、博山艺术琉璃、淄川工艺美术陶瓷等产业集群。
(九)五金产业。
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五金制品的性能和质量,重点培育以文登威达、威龙、威力工具集团为龙头企业的文登五金工具产业集群,以龙口新达工具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龙口五金工具出口基地;以临沂五金城为龙头,建立临沂河东区五金产销基地,以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平阴五金生产出口基地;以博兴兴福镇为核心建立不锈钢厨具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商河金属丝网生产基地。
(十)塑料产业。
重点支持龙口工程塑料、昌乐PVC塑料增强软管(中国PVC塑料软管基地)、临淄塑料加工、淄博农用薄膜、陵县土工合成材料、惠民塑料安全绳网、阳谷阎楼橡塑制品等产业集群。
(十一)汽车及配件产业。
围绕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聊城、淄博整车生产区,支持为整车配套的汽车配件产业发展,促其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章丘明水、荣成、文登、诸城、武城、高唐、博山、淄川开发区、蓬莱、福山、烟台开发区汽车及配件,临清轴承、五莲农用车配件、龙口和莱州地区出口刹车盘和济宁专用车及配件产业集群。
(十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业。
重点发展荣成船舶配套、青岛船舶修造与海洋工程装备、烟台海洋工程与造船、济宁内河造船产业集群,提高船舶工业的产业集中度。
(十三)铸造产业。
重点培育平度、东营、沂源、罗庄精密铸造铸件产业集群,昌邑围子镇铸造园区、邹平生产钢丸钢砂产业集群和青州供应铸造生铁产业聚集区、禹城通裕铸造工业园区。
(十四)新材料。
以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国内最大的碳纤维材料产业集群;以济南高新区为依托,以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所为技术支撑,建设国内最大的碳化硅衬底材料和多种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外延片研发生产基地;以山东东佳集团为代表的博山钛白粉新材料、沂源玻璃纤维产业集群、淄博高新区玻璃陶瓷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东岳集团为代表的桓台县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
(十五)新能源。
以济南力诺、桑乐公司为龙头,打造济南太阳能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以皇明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高温集热金属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灯具等产品,培育中国太阳谷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为莱山、海阳核电配套产业发展。
(十六)医药。
支持以山东凯胜、鲁维制药、金城化工为龙头的淄川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工作的领导。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把产业集群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跨区域、部门、行业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和协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发展合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8〕75号),搞好产业集群的规划定位,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产业集群科学发展。要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分析产业集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搞好跟踪服务。
(二)完善基础平台,创造良好环境。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向产业园区集中。要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直接融资,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加强共性技术、创业辅导、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在制定和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价格协调,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三)拓宽延伸产业链,提高聚集度。围绕产业集群拓宽延伸产业链,大力实施“四项计划”,即: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一批小企业,促进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镇,促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坚持产业链招商、产品配套和协作企业招商,培育产业集群;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大对跨国企业、国内大集团、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招商力度,形成“引进一个大项目,跟进一批配套企业”的招商新局面。坚持按产业链配套凝练项目,推动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深,做长做强产业链,较快形成规模效益;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产业集群共性关键性技术,促进其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