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青岛市农村信用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四大创新”,助推中小企业冲破难关。截至今年5月末,全社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5.2亿元,共支持中小企业5707户,贷款余额达到了241.2亿元,较年初增长了37.8亿元。
创新市场营销机制 打破信息不对称局面,向优良小企业倾斜。 为缓解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全市农村信用社提出了以“搞好三个对接、开展一项活动、实行五个倾斜”为重点的营销战略。 首先,积极与工商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对接,收集掌握了辖内中小企业数量、分布情况、法人代表、经营项目、纳税记录等信息数据。再根据地域,将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单位,搞好上门对接服务。 其次,扎实开展客户的走访调查和评级授信活动。按照“边调查、边建档、边评级、边授信”的原则,该社员工走访了全市6500余户中小企业、掌握客户需求,为其建立电子档案,及时推荐信贷产品,进行贷款授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客户信息服务库。 第三,该社对中小企业贷款落实了倾斜政策。切实做到重点向本地区优势行业以及其他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倾斜;向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倾斜;向具有经济实力、有一定市场份额、技术管理成熟、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倾斜;向企业产品定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企业倾斜;向城区、城效结合部、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以及诚信度高的区域倾斜的“五个倾斜”要求。
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实现贷款“输血”目的。 青岛市农村信用社构建了一套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集中管理平台,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专职管理服务部门的基础上,又在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设立了公司业务部。 各县级联社依据《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中小企业贷款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并联合多家评级公司,分22个行业单独开发了中小企业评级指标体系及用于快速评级的配套软件。目前已对6200户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授信。 此外,该社还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了贷款审批程序。市联社将各县级联社的授权额度进一步扩大,使县级联社的审批权限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大大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同时,针对进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该社还实行了综合授信制度,方便了该类客户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贸易融资等多种融资需求。
创新利率定价机制 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为指导对小企业科学利率定价,该社制定下发了《青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指导意见》,对公司类中小企业贷款设计了贷款利率定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贷款对象、担保方式、客户信用状况、客户承受能力以及客户综合回报率等因素指导信用社对小企业贷款实行科学定价,并建立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诚信激励机制,既增强了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又发挥了利率杠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创新贷款担保机制 量身定做贷款产品,满足企业不同需求。 即墨闽龙钢材市场是山东半岛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量230万吨、交易额达60亿元。青岛市农村信用社针对该市场推出了“担保基金+信用共同体”信贷新业务,累计为入住闽龙钢市的 317户业主发放贷款113700万元,支持存量客户176户,贷款余额46880万元,担保公司存入保证金余额15627万元,实现了即墨合行、担保公司、广大业主多方共赢的局面。 另外,青岛农村信社注重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目前已与15家担保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了12.9亿元。 针对各县域客户需求,该社设计推出的“信用共同体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速融通贷款”等多款产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贷款难困境。 (作者:石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