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我国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普通职工中,大量中小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一般都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徘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较快提高中小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已经成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环节。
制约中小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和大学毕业生在2400万人左右,而依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速,城镇每年最多仅能解决1200多万人的就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二是中小企业负担依然较重、工资制度尚不完善。与中小企业有关的税种较多,有些征收标准制定不合理,为此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在提升职工工资上力不从心。此外,不少地方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增长、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直接导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低、增速慢。三是经营管理境况不佳。中小企业普遍竞争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生存周期短、利润空间低,成为制约职工提薪的重要因素。四是工会商会建设滞后。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工会组织,已建的企业工会大都力量薄弱,难以真正代表职工利益和发挥实际作用,行业性、区域性工会建设更是严重滞后;同时,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改革步伐缓慢,在协调劳动关系、规范指导行业工资上发挥作用明显不足。五是职工素质技能较低。中小企业多数劳动力属于农民工和文化技能较低的城镇职工,较少接受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只能在生产一线从事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工资提升难度较大。 根据制约中小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诸多因素,建议:一是通过转型升级带动提薪。在财政支出上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加快发展专门为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户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二是通过扩大就业拉动提薪。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扩大创业辅导范围,提高创业辅导质量。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创业风险,探索建立创业风险补偿机制。对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国家应立足稳定扩大就业,对其采取减免税费的优惠措施。三是通过减税清费支持提薪。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幅提高个体户营业税起征点。继续执行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社保费率,由此造成的社保费用缺口,可由国有企业的国家分红中按比例计提进行补充。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负担。四是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提薪。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分区域、按行业建立最低工资指导线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五是通过增强素质推动提薪。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发达地区可以加快推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大力支持社会化办学。加强在岗职工岗位培训。加强对80、90后就业人员的教育引导。(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