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6日讯(记者 王爽)今天召开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下发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省内开创了支持微小和初创企业加快发展的先河,并在省内率先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降低创业成本
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
微小主要指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则指创办2年内的企业。我市鼓励微小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善提升装备水平,对经县(市)区及以上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批准立项或备案、投资额20万元(含)以上、符合条件的设备改造项目,经考核验收,最高可按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资助。有计划地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建造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可实行低价租赁或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小企业创业成本。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员、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财税金融支持
引导企业多渠道融资
我市将加大对中小企业财政扶持力度,规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政策扶持、鼓励市场化担保公司建设等八个方面。其中,每年从市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列支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鼓励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一定风险补偿。同时,还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及境外首发上市,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壳尽快上市,推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债券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
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
“建立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这将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抓手。”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说,“中小企业所需的融资担保、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创业辅导等服务都将纳入这一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
依据《意见》,我市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服务,同时联络和协调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适当集中提高服务效率。搭建中介机构服务网络,组织各类为企业服务的专题座谈会、专业培训和诊断活动,加强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和合作。
济南5年内让中小企业“长大”
我市力争5年内实现中小企业在优势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在特色经济、配套经济、新兴经济领域得到壮大,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300家以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企业比重达到70%以上,利税达到67%;吸纳就业人员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总数90%以上。全市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13个,过50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7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突破2800亿元。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9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爽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