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李隽 王清林 潍坊报道
“资金在受到经济紧缩、下滑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都会从质量比较低的资产跑到质量比较高的资产上。这称为资金‘逃往质量’现象。”10日,在本报参与主办的2011首届潍坊中小企业发展管理论坛上,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 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美国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张晓朴表示,作为一个群 体,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低于大中型企业,应对外部不良冲击的能力较弱,因此成为资金“逃往质量”的受害者,表现为“融资难”问题加剧。因此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首当其冲的是提升资产质量。
“小企业要坚守主业。”面对与会的400余名中小企业家代表,张晓朴给出了提升资产质量的第一条建议。他说,很多中小企业做了一段时间的主业后,总想投资其他领域,或者拓展发展区域,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进入了不熟悉的行业。“银监会相关指引强调,银行对小企业放贷时,要找主业突出的小企业。这很能说明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家尤其是小企业负责人,大多拥有技术、生产或销售背景,学习经济、会计、金融等专业的小企业负责人很少。据此,张晓朴提醒小企业负责人应高度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模式。“很多小企业负责人十分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但是没有关注过现金流模式。等到企业的战线拉长,投资发展到一定程度却没有资金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现金为王’。”张晓朴说,很多小企业不是倒在主业上,而是倒在现金流上。
提升资产质 量,还需要中小企业坚定“不盲目投资”的信念。张晓朴介绍说,此次紧缩银根 ,实际力度并不大,但为什么有些企业家感觉形势十分严峻,甚至出现了“跑路 ”现象?“就是这些企业家认为9.6万亿元的信贷规模是一个常态 ,而没有考虑在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下,投资的项目还能不能做下去?”张晓朴坦承,做大企业能够受到尊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和扩张,‘大而不强’远远不如‘小而强’。”
张晓朴建议中小企业家加强对金融、财务工具的了解、运用,或者自己认真学习加以提高,或者聘请相关专业人才。除了间接融资,张晓朴提醒中小企业家关注直接融资,在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与其匹配的融资模式。“小企业成长再快,利润率再高,银行只能拿到7%-8%的利率收益,这就决定了其在风险选择的时候比较谨慎。而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天使基金 等,一般寻找拥有强劲成长潜力的小企业,且相对来说对风险的容忍度要高得多。”
“不同银行开发的小企业信贷产品各具特色、各有针对性,我建议各位多接触几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银行。当前,银行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只要你的企业主业突出、现金流比较稳定、经营管理做得比较规范,解决融资问题是迟早的事情。”张晓朴说。
作者:李隽 王清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