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公司扩容加速。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京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银监会关于南京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批复》,同意南京银行联合其他合格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而早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以来,以城商行为代表的第三批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公司正“跑步”进入基金市场,其中,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开业。
业内人士指出,在基金产品发行普遍困难的当下,银行系基金凭借天生的银行渠道优势,往往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显见基金销售“拼爹”更加白热化。
“建邺基金”将落地上海
南京银行觊觎基金市场已久。
过往公告显示,南京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议案于2012年8月24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就已审议通过。而今年1月22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基金管理公司名暂定为建邺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拟为2亿元人民币。
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昨对早报记者透露,建邺基金的注册地将定于上海。
南京银行称,设立基金公司是为抓住发展机遇,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南京银行将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批复向中国证监会提出正式申请,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设立尚需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银行昨日并发布公告显示,该行副行长陈敬民因工作需要请求辞去副行长职务。不过,汤哲新称,陈敬民的工作另有去向,与基金公司并无关联。
城商行快速“圈地”
南京银行成立基金公司的背后,其实是城商行在基金领域的快速圈地。
早在2005年,“一行三会”出台《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建信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经国务院批准首批试点。
停滞了两年后,2007年和2008年之间,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诞生,包括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公司。同时,招商银行、中国银行通过股权受让,分别参股和控股了招商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公司。
除上述8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外,光大保德信、平安大华和中邮创业3家基金公司,因分别与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邮储银行存在关联关系,通常被业内看成是“准银行系”基金公司。
但直到今年以来,才有了第三轮的银行系基金试点——城商行疾行进军基金市场。去年12月2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拟再次扩大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范围,北京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5家银行成为第三批试点银行。这是城商行首次被纳入试点。
而据早报记者了解,目前,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开业,标志着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设立在停滞五年之后终于破茧。此外,兴业银行设立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方案也于3月30日获得证监会批复。6月13日,宁波银行也公告称,银监会已经批准其联合利安资金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合资设立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另外,证券时报日前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银行的基金公司筹备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甚至会直接聘请专业的香港团队来运作。
中小基金公司将更难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基金业的利润正逐年下降,但城商行积极筹划进入基金市场背后仍有重要的投资逻辑。
中国光大银行投资托管部副总经理潘东日前撰文指出,近年来,商业银行为拓展中间业务,在电子设备、通讯网络、资金清算、电子银行和基金托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还不高,丰富中间业务产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空间还很大,如果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有利于增加中间收入,扩大非信贷盈利资产,使现有以资产负债业务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经营结构转变。
潘东并认为,商业银行了解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如果发起设立基金公司,有条件和能力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财品牌,利用自身擅长的理财技巧,将不同产品进行有效组合,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形成雄厚客户资源积累,最终走出银行业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层面。
事实上由于有着天然的渠道优势,银行系基金在去年以来风头强劲,管理规模迅速扩张。可以预见的是,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占比和份额将逐步扩大也是基金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8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在73家基金公司中占比10.9%。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城商行系基金公司诞生之后,普通中小基金公司的渠道竞争将更加激烈。尽管《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代理销售其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基金,但在代销基金时,不得在销售期安排、服务费率标准、参与基金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优于非关联第三方同类交易的条件,不得歧视其他代销基金,不得有不正当销售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坦言,原本积极代销基金的大多是旗下没有基金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而“可以预见扩容后情况会发生改变,基金业的‘拼爹’将更加激烈”。
|